世界标准日丨水发兴业以光伏回收标准之笔,绘就绿色发展未来
返回2025年10月14日是第56届世界标准日。标准,是产业发展的“度量衡”,是技术创新的“导航仪”,更是绿色转型的“硬支撑”。在全球光伏产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,水发兴业能源集团深耕标准化领域,用187项主参编标准的厚重积累,在光伏组件循环利用赛道上树立起行业标杆,为全球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“中国标准”力量。
国际标准破冰:抢占绿色话语权,填补全球空白
随着全球光伏装机规模持续攀升,组件退役潮的脚步声日益临近。然而,光伏组件回收领域缺乏国际统一标准,技术碎片化、资源利用率低、环境风险突出等问题成为制约产业绿色发展的“拦路虎”。彼时,欧美国家虽在技术研发上有所布局,却尚未形成系统性标准框架,全球光伏回收行业亟需一套科学、规范的“通用语言”。
面对这一行业痛点,水发兴业主动扛起责任,以问题为导向开启国际标准攻坚之路。集团组建专业团队,历时数年深入调研全球光伏回收市场,系统梳理光伏建筑一体化(BIPV)组件回收的技术难点与实践经验。在充分融合我国在光伏领域的技术积累后,团队主导完成了全球首个光伏组件回收国际标准——ISO/TS 21480:2021《Glass in building -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modules recycling》(建筑玻璃-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回收通用技术要求)。
该标准于2021年发布实施,为全球BIPV组件回收划定了“清晰路线”,不仅填补了国际光伏回收标准的空白,更让中国在新能源绿色治理领域掌握了重要话语权,为全球光伏回收行业提供了可参考、可落地的“中国方案”。
国家标准筑基:构建全周期体系,破解行业困局
我国作为全球光伏装机规模第一大国,预计2030年将迎来首波大规模组件退役潮,年报废量将突破150万吨。但在标准缺失的背景下,国内光伏回收行业长期面临“回收流程不规范、报废判定无依据、资源浪费严重”的困境,不仅制约产业发展,更埋下环境污染隐患。
水发兴业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作用,整合“产、学、研、用”资源,联合多家企业、科研院所及检测机构,开启国家标准攻坚行动。历时数年打磨,集团主导编制的两项国家标准相继落地:GB/T 39753-2021《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》聚焦回收处理全流程,明确了组件拆解的技术规范、材料分离的工艺参数、资源再利用的质量要求,为回收环节划定了“硬标准”;GB/T 45922-2025《光伏组件报废技术要求》则直击“报废判定”痛点,明确组件报废的指标与方法,让“何时报废、如何判定”有了科学依据。
这两项标准互为补充,创新性地融入“全生命周期”理念,首次在国内构建起覆盖光伏组件“报废判定-回收-再利用”的完整标准体系。标准贯穿产业链各环节,有效解决了技术标准碎片化问题,为我国光伏产业绿色循环发展筑牢了“制度基石”。
科技赋能创新:打通“标准-技术”闭环,激活发展动能
标准的生命力在于落地,而技术创新是标准落地的核心支撑。水发兴业始终坚持“标准引领技术研发,技术支撑标准落地”的协同理念,依托标准研究积累的技术需求,深度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“晶硅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成套技术和装备”课题研究。
在研发过程中,集团联合中国科学院、晶科能源、英利能源等顶尖科研机构和行业头部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,针对光伏组件回收存在的技术装备落后、关键材料回收率低、资源利用率不足等“卡脖子”问题,开展系统性技术攻关。研究成果有力提升了光伏组件回收的技术水平,让标准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得到充分验证,为标准的广泛推广提供有力支撑。
从主导全球首个光伏回收国际标准,到构建国内全周期标准体系,再到以科技赋能标准落地,水发兴业助力行业解决光伏回收的关键痛点的同时,探索出一套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标准化创新模式。未来,水发兴业将继续以标准为帆,以创新为桨,在绿色发展的航程中持续前行,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“水发力量”!